放下对溺爱的骄纵和恐惧(一)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05日 阅读:1808

很多父母心头有一个魔咒:不能溺爱、娇惯孩子。所以,会对孩子严厉、过于严格,不敢满足孩子正常的要求,不敢让孩子撒娇,结果却压抑了孩子。如果能按照顺应心理的方式去养育,就可以大胆地去宠爱我们的宝贝,而且不用担心会溺爱和娇惯了孩子。


宠爱孩子危害真的那么大吗?


“以前总认为不要宠孩子,否则会娇惯,看到不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并不断提醒他不要这样做,但孩子越大离我所期待的却越远,亲子关系越来紧张,孩子越来越反叛”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害怕宠爱孩子,生怕娇惯了他,于是便少了那份发自内心的欣赏孩子的态度,少了与孩子一起享受亲情的乐趣。受了维尼老师的理念的影响,以后我不会了。我想好好和宝贝享受在一起的时光,不惧怕去适当地宠爱孩子,被爱浇灌的孩子会给我带来更多的快乐!”



八十年代,各种媒体铺天盖地批判“小皇帝”现象,宣传溺爱的危害;经过一二十年的宣传,很多人对于溺爱、娇惯的危害印象深刻。现在,也许在上一辈人那里溺爱还存在着,但“不要溺爱娇惯孩子”的意识在七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父母这里已经深入人心,溺爱的现象其实很少见了。现在的父母,即使有一些所谓的溺爱,也多是物质上宠爱,生活上包办,在精神上纵容却是难以做到的, 因为谁也不希望孩子表现不好,谁也都会考虑孩子的未来,所以很难忍住不去管教孩子。


现在,大家看到孩子哭闹过多、爱发脾气、倔强、逆反就以为是溺爱所致,其实恰恰相反,这些现象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因为父母管得太多,限制太多,不顺应孩子心理所致,与溺爱一毛钱的关系也没有。和孩子别扭,就是教给孩子和你闹别扭,就是逼迫孩子哭闹,倔强。

“以前我就是怕娇惯了孩子,处处和孩子闹别扭,孩子越哭越发脾气,我就越是不会满足她。所以孩子的性格脾气不好,别人,连我老公都说是溺爱的。我宁愿他们说我不会爱孩子,不懂方式方法,却无论如何都不承认我是溺爱孩子,因为若是溺爱,我就不用和孩子闹别扭了。现在我知道怎么爱孩子了。如果早些年知道维尼老师,就不会那么多年都在迷茫中了,孩子也不会受我那么多罪了。其实,顺应孩子心理,就是倾听孩子心声,理解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的样子。孩子得到了理解,就会理解别人,就会懂事,事情就好商量了。以前怎么就是不懂呢?”


“我以为顺应孩子就是溺爱,却不知没顺应孩子,和孩子较着劲,无形中教会了孩子和我们较劲”


“我也曾以为顺应就是溺爱。儿子小时候,我很强势,总觉得不能溺爱孩子,有时候还故意不满足孩子或者延迟满足,还经常打骂孩子。

有了女儿后,接触了维尼老师的理念,对女儿和儿子开始顺应,理解,孩子也变得懂事了。”


现在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溺爱孩子,而是对于溺爱娇惯的恐惧。警惕溺爱是对的,不过,倒洗澡水,却连孩子也泼出去了。溺爱、娇惯固然不好,但有的人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不敢适当地宠爱孩子,拒绝孩子撒娇,对自理自立的要求过高过急,不敢鼓励孩子,过多限制孩子,不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不敢顺应孩子,对于孩子严厉甚至训斥、打骂。这样做本意是为了孩子好,但孩子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内心得不到充足的关怀和温暖,反而感到压抑、痛苦,不但破坏了亲子关系,而且可能埋下了心理创伤的祸根。


很多人甚至害怕孩子在温暖的家庭环境里长大,成为温室里的花朵。大家还记得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吧,这篇1992年发表的报告文学影响广泛,通过这篇文章的描述,人们看到中国的孩子自理能力一般,没怎么吃过苦,看起来娇气,被称作温室的花朵,感觉处处不如日本孩子,甚至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长大后的80后让人大跌眼镜,他们现在充满希望,很有竞争力,也能吃苦耐劳。比如98年抗洪,03年抗击非典,汶川大地震,奥运会中的体育精神,年轻一代的科技文化工作者的优异表现,都表明“80后”无论在文化还是精神上都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有生力量,当时垮掉的一代的忧虑不过是虚惊一场。


80后为我们做了一个史上最大规模的家庭教育实验。实验告诉我们:孩子小时候娇气些没关系,自理能力一般没关系,没大吃过苦也没关系,只要不是过度呵护、溺爱,在温暖和爱中成长的孩子照样很强大!


       还有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实:欧洲人从小强调自理自立,但是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却没有中国人这样勤奋。从小娇气的中国小孩长大后看起来更能吃苦耐劳!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孩子虽然在家庭里吃苦不多,但学习一直不能放松,中学尤其紧张,可以说在天天在锻炼吃苦耐劳,比外国孩子吃的苦可能还要多。二是孩子的生命力是蓬勃的,只要想做,有兴趣,都是能吃苦的。举个特殊的例子,很多孩子游戏能打通宵,踢球可以几个小时,这也是需要能吃苦的。


     “我就是小时候没干活没吃过身体上苦的80后。不怕您笑话,我18岁上大学才学会自己洗衣服,第一天洗T恤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洗,结果愣是用个毛刷毁了我漂亮的衣服。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但现在我工作了,我当了母亲,那种独当一面的表现和气魄让全家人大跌眼镜。三十年前他们是怎么也想不到。”


     我们需要适度培养孩子的自理自主能力,让孩子自然经历一些风雨,经历一些锻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可以放下对娇惯的恐惧,不要惧怕顺应孩子的心理,不要怕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怕让孩子撒撒娇,不要怕适当地宠爱孩子,温暖放松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和滋养,得到充分的爱,心灵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后才会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就像小树苗一样,不去折腾它,而是给它足够的空间阳光水分,正常情况下自然也会根深蒂固,长成大树后能够抵抗大风大雨。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孩子虽然在家庭里吃苦不多,但学习一直不能放松,中学尤其紧张,可以说在天天在锻炼吃苦耐劳,比外国孩子吃的苦可能还要多。二是孩子的生命力是蓬勃的,只要想做,有兴趣,都是能吃苦的。举个特殊的例子,很多孩子游戏能打通宵,踢球可以几个小时,这也是需要能吃苦的。


     “我就是小时候没干活没吃过身体上苦的80后。不怕您笑话,我18岁上大学才学会自己洗衣服,第一天洗T恤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该怎么洗,结果愣是用个毛刷毁了我漂亮的衣服。诸如此类的事情还很多,但现在我工作了,我当了母亲,那种独当一面的表现和气魄让全家人大跌眼镜。三十年前他们是怎么也想不到。”


     我们需要适度培养孩子的自理自主能力,让孩子自然经历一些风雨,经历一些锻炼,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可以放下对娇惯的恐惧,不要惧怕顺应孩子的心理,不要怕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要怕让孩子撒撒娇,不要怕适当地宠爱孩子,温暖放松的家庭环境会使孩子的内心得到满足和滋养,得到充分的爱,心灵吸收到足够的营养后才会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面对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就像小树苗一样,不去折腾它,而是给它足够的空间阳光水分,正常情况下自然也会根深蒂固,长成大树后能够抵抗大风大雨。

更多育儿知识,关注NYC湖州长兴早教中心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