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棉花糖测试吧,这才是孩子未来成功的真正秘密
数十年来,沃尔特·米歇尔的“棉花糖测试”被认为是儿童未来成功的一个关键预示指标,然而事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根据《美国医学会精神科期刊》的一篇文章,被老师评为高度注意力散涣的幼儿园孩童相比被评为高度“亲社会”的同学在其30多岁期间有获得较少收入的倾向。事实上,相比著名的设计以考察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棉花糖测试”,注意力是未来教育和职业成功的一个更好的预示指标。并且作者声明,或许单个老师的评价便足以确定有风险儿童。
棉花糖测试是由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1960和1970年代开展的一个代表性的行为研究。他集合了大约600名四至六岁的儿童——全部来自斯坦福Bing幼儿园——给身处独立房间的每个人一个棉花糖。米歇尔告诉告诉孩子们,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也可以等上15分钟。如果他们选择后者,那么就会得到第二个棉花糖作为奖励。随后米歇尔会离开房间,同时一个隐藏的摄像机将记录孩子们的行为。
你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不同版本棉花糖测试的视频。它们颇具娱乐效果。在米歇尔最初的实验中,一些小孩立即开始吃,不抑喜悦地将棉花糖塞入口中。其他的试着以便捷的方式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捂住眼睛或者踢桌子。一些小孩用手指捣鼓棉花糖,闻它,添它或者沿着边缘一小点一小点地吃。最有趣的是在针对哥伦比亚儿童的一次仿照实验中的一个小女孩。她小心翼翼地只吃中心部分的棉花糖,而保留外层,希望研究人员误以为她抵制住了诱惑。(“我预言她将来会成功的,只是我们需要追踪观察她。”研究人员波萨达开玩笑道。)
在米歇尔最初的实验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小孩坚持得足够久得到了第二个棉花糖。而当多年之后米歇尔追踪调查那些儿童时,他注意到与一些小孩后来生活中成功的强关联。譬如他们倾向于获得更高的学习成绩而且更加自信。他的追踪研究证实了那个强关联。然而米歇尔一直建议在诠释那些研究结果时保持谨慎。他在2015年说“因为没有选择等待第二个棉花糖而觉得某个小孩前途无光的想法实在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诠释。”
一项于2018年发表在《心理科学期刊》的研究以更多样化的一组学前儿童为对象重复了棉花糖测试,发现情况有着细微的差别。学前儿童中的关联仍然存在然而是一半的强度。并且一旦研究者们排除智力和家庭背景之类因素的影响,这种相关性便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了。此研究的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不是孩童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是他们的社会与经济背景预示其将来远期的成功。
“伴随自控力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常常需经数年通过评测多项特质——例如注意力、延迟满足和自觉性——以综合形成单个复合自控力得分”在《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中共同作者蒙特利尔大学的弗朗西斯·沃根斯特写道。他继续道,“这种方式使得人们难以确定哪些特质是与有益结果相联系的‘活跃成分’,而确定它们是针对性介入以期提升人生成就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沃根斯特和他的同事在分析一个关于3000名出生于1980年和1981年间的加拿大儿童的数据集(魁北克幼儿园儿童纵向研究数据集的一部分)时选择聚焦于特定的一些易于观察的行为。孩子们的老师提供了关于多类行为,例如注意力涣散、多动、攻击性、焦虑、善良以及乐于助人的信息。在这些儿童6至12岁之间老师们和家长们每年评估一次,这些儿童的一个子样本在其13岁的时候还反馈了一个调查问卷。在15岁之时,931名女孩、903名男孩和1830名母亲接受过采访。蒙特利尔小组的数据集还包含了2013年至2015年这些已长大的参与者在其33岁至35岁阶段的政府税收记录。
沃根斯特等人在分析过程中为排除智商和家庭因素影响专门设置了对照组。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在6岁时被描述为注意力散涣儿童(男孩和女孩)长大后普遍收入较低。注意力散涣的表现包括: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于某一任务;注意力容易被转移;发呆;轻易放弃。对于男孩,攻击性似乎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些表现出消极攻击性行为的男孩长大后收入低于表现出更多亲社会特质(善良、乐于助人、体谅他人)的男孩。其他属性,如多动和焦虑则与将来的收入不相关联。
“等待更多棉花糖的能力也许不能预言人生成功,而其他特质看起来与之有关系,”沃根斯特写道。“以收入为关注点的情况下,幼儿园孩童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还有男孩子们的善良——表现得尤为重要。幸运的是从多个出发点我们没有理由不去促进这些特质的养成。”下一步便是深入调查哪些基础因素能够最有效地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关联,以期为孩童们发展出有效的早期介入策略。
《美国医学会精神科期刊》, 2019.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9.1326
Copyright © 2020 NYC纽约国际儿童俱乐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