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原则不能丢!惩罚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
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又气又急,每次气急败坏的时候,有可能就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然后就是给孩子一些处罚!有的家长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不太注意,反而会加重孩子的逆反情绪。所以,NYC纽约国际早教中心提醒: 惩罚孩子是手段,不是目的。惩罚原则不能丢!
一、规矩要确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对孩子也得提前定下一些规矩。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犯错时本来教育着挺好,但孩子哭了,家长就慌了,然后无条件地满足孩子,这样没原则的妥协要不得。当然,规矩立下了,最好是全家遵守。
二、 先“量刑”再惩罚
惩罚过轻起不到什么警告作用,惩罚过重让孩子出现叛逆情绪,或让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这些都不是家长想看到的,所以,惩罚也得“量刑”处理。
比如,孩子吃饭把桌子弄得一团糟,如果家长罚孩子一天不准玩玩具,显得有点儿不太“厚道”,也罚得太重。 家长可以罚孩子把桌面擦拭干净,这样还能让孩子养成爱收拾的习惯。
三、爸妈态度要统一
对于孩子犯错,父母双方喜欢一方扮黑脸、一方扮白脸,这是很多人崇尚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黑脸还是白脸,前提是观点要统一。比如,妈妈教育孩子时说以后不允许这样做,这时爸爸却安慰孩子“没事,妈妈只是在气头上,过会就好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四、惩罚别“过时”
即时惩罚是惩罚时非常重要的一点,“翻旧账”很难让孩子把惩罚产生的“痛苦体验”与做的错事联系在一起,如此惩罚就没了意义。比如,孩子弄坏了别人的东西,让孩子及时跟对方道歉是最好的方式。不要家长先替孩子道歉,回家之后家长再就此事去“追究”孩子的责任,施加惩罚。
没有一种惩罚方式适合于所有孩子,家长要做的是,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性格。 当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以让孩子改正错误为目的,进行一定、恰当的惩罚。
五、尽量避免情绪化
没有控制地对孩子一顿痛骂或痛打式的教育,更多带着家长“发泄情绪”的成分。比如,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结果小伙伴哭了,家长不要首先认为自己孩子把对方打哭了,上来就惩罚自己孩子。家长应该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解释机会,或许会发现事情存在误会。
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情,家长都应该尽量的避免情绪化。因为在情绪不受控制的时候做出的决断,往往都是错的。不好的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对教育孩子完全没有好处。所以,家长应该冷静下来,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再进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