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6大类型,新手爸妈必须知道
发布日期:2017-01-19 阅读:1030

很多宝宝一出生就会出现黄疸,而新手爸妈往往并不清楚黄疸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些新生宝宝会患上生理性黄疸,这种黄疸不需要治疗,是正常生理现象。但有的新生宝宝会患上病理性黄疸,会影响宝宝身体健康和发育情况。下面NYC早教中心就为大家介绍一下黄疸都有哪些类型。


黄疸,新生儿,黄疸类型


1、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进食母乳后出现的黄疸症状,属于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即宝宝出生5天后)后黄疸没有消退迹象反而加重;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致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于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一般新生儿黄疸2-3周便会消退,但吃母乳的宝宝黄疸症状会持续1-2个月。约有10-15%以喝母乳为主的宝宝,会有母乳性黄疸。可以放心的是,母乳性黄疸对宝宝的发育和成长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按照以前一样,继续给宝宝喂养母乳。


停止母乳喂养可以减轻母乳性黄疸症状。停喂母乳后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2、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所特有的一种现象。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会自然消退,不需要治疗,妈妈不必过分担心。生理性黄疸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下,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过多,且这类红细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造成胆红素生成过多,约为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脏功能不成熟,使胆红素代谢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儿在一段时间出现黄疸现象。


足月儿的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后第2-3天开始,这时宝宝的皮肤会呈浅黄色,眼白部分会呈现蓝色带有微黄,尿稍黄;到出生后第4-5天全身黄到进阶程度。这种黄疸会在宝宝第10-14天消退,检查后会发现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较早、较高,也持续较久,可延迟致3周-4周消退。虽有黄疸,但宝宝没有什么不适,一般情况好。生理性黄疸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不需治疗。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或RH血型不合,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常伴贫血,水肿及肝脾肿大等症状。对于溶血性黄疸,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4、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新生儿阻塞性黄疸可采用特效药物,能有效消退黄疸症状。


5、药物性黄疸


药物性黄疸由维生素K3、K4、新生霉素等药物引起者。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病、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对于药物性黄疸的宝宝,要根据医院检查结果和医生意见进行治疗。


6、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产妇产道特殊细菌、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分娩不洁等均可以引起新生儿感染,继而出现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黄疸也是分很多种的,所以新手爸妈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来判断,不明白的可以咨询医生,在医生的帮助下配合治疗或者护理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