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赵丽颖&冯绍峰“官宣”,说说儿童的婚姻/感情敏感期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9日 阅读:1749

微博最近又瘫痪了,据说是因为爱!


10月16日10:07分,著名演员赵丽颖&冯绍峰官方宣布了结婚喜讯,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和热议,一度造成微博后台瘫痪。




看来喜庆的消息,总是那么受关注,大概是人们也想沾沾喜气吧。


恭喜他们,祝贺每对结婚的新人。





回到今天的主题,借着新人们的光辉,我们来了解一下儿童婚姻敏感期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调查↓


83个小朋友58人说有“喜欢的人”

有记者调查了83位中班与大班的小朋友,其中有58人举手表示心里有喜欢的人。


从择偶标准的调查来看,58位小朋友有42人是“以貌取人”,剩下的小朋友则认为对方和自己看同一部动画片,有共同语言,进而在一起。




对此现象,家长自动分为2大阵营:

  • 担心派

影响太坏了,现在就爱来爱去,长大后不知还会闹出什么乱子,必须在家留教几天,等改过后再送来。


  • 坦然派

宝宝有喜欢的人很可爱啊,而且从幼儿园毕业后,都会各自去不同的小学上学,到时候渐渐也就淡忘了,可以不用去理会。


其实,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如何运用这股有效动力,帮助孩子完美成长,正是家长的职责。


何为婚姻敏感期?



从5岁开始,孩子们开始对人群组合发生兴趣,并开始了对各种组合形式的探索。


由于婚姻的组合形式离儿童生活最近,所以儿童的探索就会先从婚姻开始。在这种心理发展规律的支配下,他们很容易对异性小朋友产生好感,进而结成相对稳定的朋友关系,并自认为是“恋爱”,或者要跟对方“结婚”。比如,学龄前的孩子尤其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通常都会开始热衷于玩“结婚的游戏”。


父母如何引导?




在“婚姻敏感期”中,孩子们说的“结婚”只是表达喜爱的一种方式。比如想和某个小伙伴玩时,他们都会说想和他结婚;又比如哪个女孩对TA特别好,TA也会说想和他结婚。


孩子表达爱的方式都是十分简单和美好的,父母不必用成人婚姻观、道德观来评价孩子,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但也必须告诉孩子,在长大正式结婚前,除了爸爸妈妈等直系亲属,任何人都不能随意触摸你的身体。既保护了孩子童真,也教会了孩子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


如何帮助孩子度过婚姻敏感期?



01.平常心看待,避免强化

当孩子用“男朋友”、“女朋友”、“老公”、“老婆”称呼其他小朋友时,不要大惊小怪,以平常心看待。心理学中有个疗愈方法,叫“阳性强化法”,是通过强化目标行为,忽视淡化异常行为,达到目标行为的产生或改变。


对待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如果家长反应很大,那么孩子很可能受到强化,甚至炫耀似的经常说起。因此,以平常心看待,忽视,淡化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就会减少这种做法。


2.通过绘本正确引导

家长还可以通过一些为孩子解读婚姻关系的绘本故事,帮助引导宝贝们在婚姻敏感期内对“婚姻关系”的探索同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下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3.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情感中的“选择”

对那些想跟异性、父母结婚的孩子,家长应该对孩子的爱表示积极的回应,可以试着这样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爱我,我也很爱你。等你长大了,你就不会想着跟妈妈结婚了。因为你会爱上一个女孩子,那种爱跟你对妈妈的爱会有所不同。然后,你会跟那个你很爱的女孩子结婚。”


不过,对于那些过分迷恋异性父母的孩子,家长也要注意平时跟孩子亲近时的方式,并教给孩子关于爱的价值观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婚姻敏感期,能使孩子在这个时期健全他的情感世界。让他建立健康的爱的观念,他明白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需要付出努力,这样孩子在未来的情感和婚姻中能更好的面对和处理一些问题,更容易获得幸福。